在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,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考验。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,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,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,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,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,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。
什么是医养结合?
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,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,其中“医”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,具体有医疗服务、健康咨询服务、健康检查服务、疾病诊疗和护理服务、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;“养”包括生活照护服务、精神心理服务、文化活动服务。利用“医康养一体化”的发展模式,集医疗、康复、养生、养老等为一体,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,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,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兴养老模式。
为什么要推进医养结合?
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,医疗团队和康复互相独立,康养院或者养老院没有医疗条件,医院里又无法对老人进行长期的护理和疗养,老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、医院和康复机构之间,不仅延误治疗,也增加了家属经济负担,对子女来说也是考验。近年来,为缓解这种矛盾,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。
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什么?
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技术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,衔接起“养”与“医”,医养资源互利互促,实现了“有病治病、无病疗养”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,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创造了条件。换句话说,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是指面向居家、社区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,在接受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,也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。
传统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有什么差别?
一方面,两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。医养结合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,还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。
另一方面,医养结合模式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。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,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。在具体实践中,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,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、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,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、福利院。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,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,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。